建设银行公司机构首页
中国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称,需要逐步适应M2和社会融资规模等金融指标趋势性放缓的新走势,应更多依靠价格调控引导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创新能力;并改革金融体系以适应新的发展模式。
他在第一财经网站上撰文还指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速进入“换挡期”。当前经济的重要特征是高杠杆下的经济转型、一刀切去杠杆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当前的主要矛盾之一以及全要素生产率趋势性放缓。
“高杠杆下的经济转型客观要求实施低利率政策,这一政策能有效降低企业的债务负担,也有利于降低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这相当于降低了经济中的实际利率。”他称。
他认为,实施低利率固然是促进经济扩张的重要途径,但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进而提升潜在产出和自然利率必不可少。同时,过度依赖低利率,实际利率过低,将会导致风险上升,影响金融稳定。
从去杠杆角度来看,他指出,只有低利率同时伴随资本回报率的较快上升时,杠杆率才有可能下降。因此,去杠杆的关键也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和资本回报率。
考虑到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因素包括投资质量、技术进步、人口结构以及其他制度因素等,结合有效需求不足成为中国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徐忠认为,“稳投资”成为重要举措之一。对这一举措,需要准确把握,平衡好短期需求目标和中长期结构性改革目标,而这两个目标之间纽带就是有效投资管理,尤其是处理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地方债务问题。
“一旦清理地方债务节奏过急、操之过急的话,经济下行压力会滋生地方政府资产价格下降压力,使得地方政府资产面临‘火线出售’的危险,不确定急剧上升。”他称,在处理地方政府债务时,不应“一刀切”,要允许有条件、有需求的地方政府市场化举债。严堵后门的同时要开足前门。
因此,在当前推动可持续、高质量增长的大背景下,投资质量及技术进步的提升可能更加重要;需要进一步推动结构性改革,深化、巩固供给侧改革的成果。优化产业结构,优化投资结构,合理控制杠杆率,处理好预算软约束问题。
此外,为适应经济增长转型的要求,金融机构应从过去主要支持国有企业、基础设施、房地产投资,逐步转向新的领域,包括绿色发展、5G技术、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同时,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2018年中国新增人民币信贷攀升至16.17万亿元续创新高,12月信贷及社融增量亦明显超预期。央行称,2018年适度增加中长期流动性供给,增加了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从效果看,提供的流动性基本都传递到了实体经济。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不论是回落至收缩区间的PMI,还是进出口增速跌至负值,12月数据反映出的中国经济形势并不乐观。因此开年央行即宣布普降存款准备金率,在基本面没有好转前,这种宽松政策基调仍将延续。
来源:路透中文网 2019年1月17日